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科研动态
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在糜子耐旱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5-02-18     文章来源:    浏览:

糜子(Panicum miliaceumL.)是短日照C4作物,具有生育期短、耐旱、耐贫瘠等特点,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种植,富含膳食纤维、抗氧化剂、植物化学物质和多酚等多种营养物质,无麸质并具有较低的升糖指数,为特殊膳食需求人群(如麸质不耐受者、糖尿病患者等)提供了理想的食品选择,在食品安全与健康促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应用。

近日,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谷子糜子生理和分子育种团队在“Food Science & Nutrition”(中科院JCR二区,IF=3.5)在线发表题为“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nd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Proso Millet Under Drought Stress During Germination Period”的文章。萌发期干旱是糜子生产中经常出现的自然灾害,是影响糜子正常萌发以及产量品质构成的重要阶段,该研究以陇糜7号(耐旱,L1)与陇糜15号(旱敏感,L2)为试验材料,通过生理学和类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不同耐旱型糜子在萌发过程中生理与代谢响应机制,对揭示萌发期糜子适应干旱的机制以及明确其营养和功能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硕士研究生王梦瑶为第一作者,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谷子糜子栽培生理岗位科学家、山西杂粮产业技术体系耕作栽培岗位科学家曹晓宁研究员和刘思辰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CARS-06-14.5-A16)、山西省杂粮产业技术体系(2024CYJSTX03-23)、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ZDYF110),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YDZJSX2022A044)资助。

图1不同糜子品种在干旱胁迫和正常萌发下24h和48h的SOD、POD、CAT酶活性及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图2 A糜子代谢类别分析;B糜子代谢聚类HCA

图3糜子萌发期差异代谢物积累的韦恩图和通路分析


版权所有: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北街161号     

邮编:030031  联系电话:0351-7639211